当前位置: 首页 » 直属单位 » 水产研究所 » 新闻动态 » 本所新闻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台江县为例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台江县有水田9.77万亩,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坝区8个,其中500亩以上坝区3个。全县人口17.3万人,97%为苗族,农民素有稻田养鱼的习惯,享誉省内外的名菜“苗家酸汤鱼”主料即为稻田鲤鱼。

近年来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较好,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稻渔综合种养是台江县生态渔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民认可度高,参与积极,受益面广,有水稻田的地方基本都有稻田养鱼的参与。台江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极度重视该产业,把稻渔综合种养列为台江县主要农业产业之一,通过发展和升级该产业,拓展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中央组织部等单位的科技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参与实施,依托科技支撑,助力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提质增效,推进产业发展。三是丰富的水资源。台江县具有丰富的山塘和水库资源,多条江河密集分布于县内各区域,具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市场认可度低,水稻价格低,水产品销售不出去,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等问题,综合以上因素和问题,下一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加强稻田设施建设。台江县水源虽然充沛,但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种稻还可以,大面积或高密度稻渔综合种养用水就有所不够。每逢伏旱,纵使深沟江河水流滔天,坡上的稻田田面干起裂缝;每逢汛期,山洪不断,稍不留神,便会“水漫金山”,或是埂毁鱼逃,给稻渔综合种养造成重大损失。

2.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悠久,农民已经习惯了当前的养殖模式,对科技意识不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度低。要持续的对农民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特别是在新技术和新品种方面的培训,培养若干个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加大对稻田帆布池养鱼和稻田网箱养鱼的应用推广,使稻田水产品从质量和数量上得到提升。

3.加强苗种培育和优质品种选育。台江县的稻鱼苗大多从邻县或邻省购买,价值昂贵,增加农民投资成本。同时,鱼苗自供不足也是严重制约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持续开展稻田鲤的人工繁殖,扩大现有繁殖规模,实现苗种的自给自足,甚至向周边县份销售。加强禾花鲤、中华鳖等优质稻田水产品的引进,拓展台江县稻田养殖种类。

4.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打造。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没有形成高效益的产销模式,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通过媒体报道、建设生态农场等方式,将台江县的稻田水产品让外界知晓。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提高稻田鱼品质。打造台江稻田鱼品牌,提高市场认可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