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鲟鱼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产业链、品牌和政策监管等方面。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有限,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普及率不高。同时,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对接不紧密,如鲟鱼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长效保鲜技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二、产业链条短且附加值低。产业发展多集中于养殖和初级加工环节,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如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等高端产品开发滞后。此外,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物流冷链设施薄弱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多数地区仍以单一养殖模式为主,未能充分挖掘鲟鱼产业的多元价值,养殖与文旅、科普、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处于初级阶段,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融合业态,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实验室、科技小院等创新平台。聚焦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并建立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普及智能化养殖模式,提高中小养殖户的技术应用水平。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加大对精深加工的投入,开发保健品、化妆品、高端食品等多元化产品,推进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三、完善配套体系,支撑产业链延伸。建设标准化苗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质鲟鱼苗种,构建覆盖养殖、加工、销售全环节的冷链物流网络,配备专业冷藏运输设备,保障产品新鲜度,降低流通损耗。四、推动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依托规模化鲟鱼养殖基地,推动鲟鱼产业与康养、电商、文创等产业结合,开发鲟鱼文创周边产品,利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拓展市场,构建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探索“鲟鱼+”多元融合模式。五、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从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规范养殖投入品使用,推行标准化生产流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安全。并整合区域品牌资源,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讲好鲟鱼品牌故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