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产所科技人员参加2025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724-25日,贵州省水产研究所饶昌浩赴河南信阳参加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进行交流学习。

会议指出,我国稻作区分布广泛,水产种质资源丰富,各地因地制宜将鱼虾蟹各类养殖对象引入稻田,结合原有耕作制度,形成了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稻小龙虾、稻鱼、稻蟹、稻鳅、稻鳖、稻螺、稻蛙等。稻鱼模式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第二大模式,主要是稻田养殖鲤鲫和土著鱼类,2024年,全国稻鱼模式应用面积近1400万亩,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30%。区域分布上,稻鱼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超800万亩)、中东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约300万亩)和华南(广西,约70万亩)丘陵山地,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约120万亩)也有一定规模。

与我国农业千家万户小农生产的现状相似,当前稻渔综合种养整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贵州以传统稻鱼模式为主,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户均面积4亩多。但在发展较早、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呈集群发展态势,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较好。安徽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乡镇10多个、特色村60多个,种养大户1万多户,专业合作社3000多家。

会议强调,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重要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未来将更加重要,发展前景广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